欢迎来到中科研究院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3日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是对全会公报中关键词和新提法的梳理及意义说明: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科学谋划好“十五五”事关全局。
“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把握好这些原则,各项事业就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十五五”重点任务的第一条。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保证大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类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这体现了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坚定决心,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是塑造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这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循环更加顺畅,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这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一盘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关内容:包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这些内容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遵循。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理念强调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其意义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开放发展之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这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强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稳定的内外环境,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这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军事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确保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和战略部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各个方面协同推进、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和价值取向。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不会走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扩张实现发展的老路,而是通过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来实现自身目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能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带领全国人民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些目标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各地各部门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通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能够促进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使我国能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也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十五五”时期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会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原则强调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才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意味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能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能够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军事保障。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